从《云裳诉》看陕西筝曲的演奏风格
张戴娜
摘 要:历史悠久的中国筝乐,因其音色优美,意蕴深远,一直都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筝乐也在一步步创新,很多古筝演奏家在继承传统筝曲精髓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革,使古筝呈现了新的面貌。著名作曲家周煜国在原先筝曲《乡韵》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的演奏方式,将中西乐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赋予了《云裳诉》全新的生命。作为具有浓重陕西风格的创作筝曲,陕西地方戏曲碗碗腔贯穿全曲,奠定了整曲的基调。此曲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凄美爱情故事,整曲极富古典意蕴,将传统筝曲的古朴与现代筝曲的表现力合为一体,浑然天成,深入人心。
关键词:古筝 云裳诉 碗碗腔 结构特点 演奏技巧
序 言
筝,是我国传统的民族弹拨乐器,是历经两千年历史的磨砺而形成的璀璨明珠。据考证,早在战国时期秦地一带就已出现筝。琴弦瑟瑟,意蕴深远,所以一直以来都不乏文人墨客的追捧。也正因为各代古筝大家对古筝的传承和发展,才使古筝越发走向成熟,并形成了各具风格的不同流派。其中,陕西筝派也有着自己的鲜明风格,其音韵古朴,曲调细腻委婉,带有浓郁的地方戏曲元素。筝曲《云裳诉》在发挥了陕西传统筝曲演奏特点的同时,更将古筝同钢琴这两件风格迥异的乐器配合的淋漓尽致,对中西方音乐的融合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云裳诉》的起源
陕西地区是古筝的发源地,正因如此,曾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秦国人,就已开始 “击瓮叩缶,弹筝搏髀”但因当时战乱纷争,时代变迁,“真秦之声”几乎成为了绝响。后来经过一批古筝艺术家、表演家们的努力,不断吸取当地地方戏曲的精华,从理论研究到反复尝试,从艺术风格到演奏技巧,不辞辛苦,才有了如今的陕西筝曲。
《云裳诉》是周煜国以《乡韵》的主题旋律改编而成的现代筝曲。很多人认为《云裳诉》仅仅就是《乡韵》的扩大版,其实不然,《云裳诉》在曲式结构、作品篇幅、音色处理和演奏技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突破,与其说是扩大版,更不如说是升华版。《云裳诉》是周煜国对自己的挑战和突破,他成功了。
一方面,《云裳诉》具有浓郁的陕西筝曲特色。
陕西筝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两个具有游移性的偏音,即七声音阶中的四音(4)偏高,七音(7)偏低。不过,“偏”不是半音的变化,而是在本音上的细微游移,经过处理使之偏向主音级,但又不到主音级,这种不完全的解决使人产生了 “期待感”,正是这种感觉抓住了听众的心思。所以,只有真正体会到这种音乐的风格特点,才能将乐曲的灵魂表现出来。曲作者也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左手按滑音的技巧上做足了功夫,只为能将歌曲的情感推向高峰,创作出既能体现地方特色又饱含深情的音乐。
另一方面,《云裳诉》也与民间戏曲“碗碗腔”紧密联系着。
碗碗腔,陕西省地方戏曲剧种,最早流行于陕西东部的华县一带。伴奏乐器是一个形似小碗的铜制打击乐器。碗碗腔的音色细腻幽雅,旋律婉转缠绵,独特的唱腔能够很好的表达人物的各种复杂感情。它的板式节拍也与众不同,演奏时负责节拍的梆子既要打前半拍又要打后半拍,打后半拍的次数甚至更多。因此也打破了节拍固有的强弱规律,使之奏出的韵律别有一番风味。
周煜国选择陕西地方戏曲“碗碗腔”的原因,正是因为看中了碗碗腔别具特色的音乐特点。他将诗句的意境与碗碗腔(特别是哭强调)的音韵结合在一起,独特的构思给整曲又抹上了一层不一样的色彩。
曲作者运用巧妙的技法和独到的眼光,让乐曲增加很多色彩,也更加深情感人。
二.作品的创作背景
《云裳诉》是根据白居易所写的《长恨歌》为题材编写而成的。 “云裳”的缘由,从表面看是出自李白《清平调词》中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实际却暗含了大唐舞曲《霓裳羽衣曲》,一语双关,别有一番深意。既是“霓裳羽衣”,自然离不开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那些爱恨情仇,本曲也恰恰将二人在面临两难抉择时的痛苦与矛盾展现无遗。
从缠绵的爱情到不舍的离别,作者结合地方戏曲 “碗碗腔”的特点,充分展现出曲调的百转千回和细腻悠长。作曲家已然将自己的一腔情思寄于这作品之中,使得整曲情绪跌宕,令人回味……
三.作品的结构特点
全曲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乐曲主体由引子,慢板,快板,华彩,慢板主题再现和尾声几部分组成,全曲为G徵调式。
全曲的结构图式:
表格 1
引子
|
连接
|
A 慢板
|
B 快板
|
1~12
|
13~14
|
a
15~22
|
a’
23~34
|
b
35~42
|
b’
43~51
|
过渡
51~56
|
a
57~97
|
b
98~131
|
c
132~191
|
华彩
|
A 慢板再现
|
尾声
|
192~210
|
a
211~218
|
b
219~226
|
227~239
|
1.引子
引子部分以古筝强有力的刮奏接以扫摇来展开诗篇,最后结束在sol上,奠定了全曲的调性是G徵调式。但为了让sol 不过于单薄,又配以钢琴低声部伴奏的支撑,使整个开头气势磅礴,振奋人心。
谱例 1
随后,本是杂乱的级进和跳进却被处理地一气呵成,旋律跌宕,将陕西筝曲的百转千回、慷慨激越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由掷地有声的重音转为细密的摇指,隐隐透露出整曲的悲剧色彩。
谱例2
2.慢板
由钢琴2小节的过渡缓缓进入慢板主题。慢板由4个乐句组成,首先出现的a乐句是在中低音区的弹奏,似是在低声诉说。之后又转为中高音区的a’,a’是a的变化重复,相似的旋律在不同音区的演奏,出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a’的情绪较于a更有了起伏。a’乐句结束在主音sol上,而 b乐句的开头恰恰也正是从sol开始,可以看出作者是采用了“鱼咬尾”的手法,将每个乐句串联出来,使整段慢板有了规整性。 a’乐句结束的一下刮奏将听众带入b乐句,b用细密的摇指引入抑扬顿挫的旋律,情绪相比于a’又更进了一层,达到慢板的高潮。而 b’是将b旋律从古筝主奏转变为与钢琴交替对话的演奏形式,将高涨的情绪慢慢收拢。这四个乐段正是应了 “起承转合”的创作方法,把陕西筝曲传统的一面展现了出来。另外多次出现的主旋律,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整个慢板既变化又统一。
不过,微升fa和微降si的加入也功不可没。特别是运用在慢板,更是拉长了这种声韵的变化,将细腻的感情表现地出神入化。
谱例3
a:
a’:
b’:
3.快板
经过钢琴6个小节的铺垫后,进入快板节奏,三个乐段交相呼应。
在钢琴快速的音符中,一声明亮的古筝刮奏展开了a乐段。此段大都是快速的附点节奏,又以成双的形式出现,将a段的强度加大,形象地展现出“安史之乱”时的兵荒马乱。四、五度的跳进,推动了旋律的起伏,钢琴又在适当的时候加强了每个乐句的音头,使整段音乐在层层递进中达到了高潮。
谱例4
如果说a乐段气势磅礴,那b乐段就是缠绵悱恻。作者一改a乐段的快速节奏用细密的摇指和左手按滑音来代替,配以钢琴的连续八分音符织体,更体现二人难舍难分的境地。
谱例5
c乐段的织体与a乐段大致相同,前后呼应,密集快速的节奏使乐曲又推向了另一个高潮。结尾处,几声掷地有声的微升fa,最终解决到了主音sol,让人的“期待感”终于得到了满足,同时也给了快板一个帅气的收尾。
谱例6
4.华彩
12小节的华彩和之前的乐段相比,自由了许多。先前的情绪饱满在这里似乎都变得纯粹了,就好像世间的纷争在这里戛然而止了,安静得好像能听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在这一段落中,曲作者巧妙地把游移音↑fa-mi和do-↓si运用的天衣无缝,正如上文所说的“期待感”,此处的游移音也推动了乐曲的发展。这一段以自由但极富张力的的节奏主导,再配以由慢到快、由弱渐强的处理,生生体现出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煎熬。最后在强有力的摇指和刮奏中结束,悲壮之声响彻轩宇。
谱例7
5.慢板再现和尾声
钢琴简单再现了主旋律之后,古筝又一次回到了慢板。在钢琴激昂音调的映衬下,古筝柔柔的音色撩动了听众心里最软弱的那块地方。 a 、 b 乐句的再现勾起了听众的回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最后在古筝强有力的摇指和钢琴的徵音上利落收尾,荡气回肠,令人回味......
谱例8
四.作品的演奏技法
曲作者采用了很多陕西筝曲特有的弹奏技巧,把旋律唱腔和节拍板式的特点也巧妙地融合了进去,使浓厚的陕西风格贯穿全曲。
1. 大量运用陕西筝曲的微升“4”和微降“7”音
正因为是陕西筝曲,所以这种微升、微降的音律特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种变音没有固定的音高,需要靠演奏者自己来揣摩。为了能将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尽可能的还原,演奏者要多去了解陕西地方的民音小调,从中感受其特点。只有切身的体会,才能将乐曲传神地演绎出来。
2. 大量运用“碗碗腔”的板式节拍
本曲中出现了很多× ××和××××的节奏型。
从表面上看就是简单的后十六分节奏和四个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但是《云裳诉》是根据碗碗腔的韵律来编写的。而碗碗腔的节拍是既打前半拍又打后半拍,而且更注重强调后半拍。
> > >
所以, 原来的节奏效果: × ××、××××
> > >
现在的演奏效果: × ××、××××
3.右手大指快速托劈
大指托劈是陕西筝曲中常用的技法,因为右手大指是最灵活也是最有力的,所以用大指弹奏出来的音色就会更加明亮,也更富表现力。本曲的慢板和快板中也运用了很多的大指托劈。
但是大指托劈也有很多种,可以选择小关节的托劈,也可以选择大关节的托劈,两者演奏出来的音色不同,视情况而定。
如果是慢板的快速托劈,就可选用大指小关节的托劈,这样弹出来的音色比较纤细柔美,符合慢板的基调。
反之,快板就要选用大关节来演奏了。用大关节弹出来的音色颗粒感好,清脆明亮,特别是在旋律重音和高潮的地方,能够表现出旋律的跌宕起伏。
4.左手大指按弦
陕西筝曲的韵味都是通过左手按弦来表达出来的,恰巧陕西筝曲又偏爱微升“fa”和微降“si”。当fa 和 si 出现频繁,而又来不及换弦时,左手可以尝试张开虎口,将原来食、中、名三指按压的手型改为为食、中指和大指分别按弦,这样既不浪费时间又可以保证音色效果。
5.右手快速指序
以上的四点技法都是陕西传统筝曲的技法。而《云裳诉》是一首现代筝曲,作者在传承的基础上也做了创新,发展了新的演奏技法。在本曲的快板部分就有出现创新的快速指序,这是传统乐曲所没有的的。可以说曲作者这一技法的创新,也是本曲的一大亮点。
不过,既然是新技法,自然不同于传统的演奏技巧。大小臂的自然放松,手指的自然弯曲是最基本的。弹奏时,摒弃了传统的小关节弹奏,而是改用手指大关节。因为小关节的力量不够,若遇到需要快速奏出的音节,可能会力不从心。而大关节是靠掌心发力,弹奏出的音色比较明亮且颗粒性强。弹奏时,手腕要放平,适当控制四个手指触弦的力度,音色平均。
五.各乐段的情感表达
1.激情张扬的引子
以激越的钢琴旋律展开音乐,接着配以古筝强有力的刮奏,随后的级进和跳进,要做到由慢渐快、由弱至强,使引子段充满张力。演奏时情绪要饱满激昂,发音要沉着有力,摇指时配以强弱的处理,更能突显全曲的悲壮情境。
2.缓缓深情的慢板
乐曲第一段,钢琴舒缓的节奏过渡到古筝清幽的音色,似是那哀怨的女子在低声诉说着自己的爱情故事。古筝叮咚作响的拨弦,把人引入了“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的情景之中,缓慢的节奏,清丽的音调,有如歌女在慢步低吟。
此段乐曲细腻悠扬,左手的按滑音使乐曲表达出的情绪不会过于突兀,反而变得隐忍含蓄,让人愿意静静聆听。在弹奏的过程中,音色不能太过明亮,整个基调是委婉柔美的,要体现出主人公之间甜蜜和美好。
3.热情欢快的快板
乐曲第二段描写了安史之乱的爆发。此段主要由陕西筝曲中惯用的大指快速托劈营造出千军万马、慌张逃难的紧张氛围。之后以富有歌唱性的摇指来体现二人之间的感情,又以此过渡到先前急迫的气氛,前后对比鲜明,跌宕起伏。
快板的三段主题 a、b、c 在速度上层层递进, a 是稳定速度,b在a的的基础上渐快,c 则达到了最快,从而一步步推向了乐曲的高潮。
4.充满张力的华彩
乐曲第三段是全曲的高潮,为了充分体现乐曲的张力和感染力,作者把此段大部分都设计为古筝独奏 ,钢琴伴奏则减少了许多。
古筝的扫弦就如一记记的重锤,砸在主人公的心上,也砸在了听众的心上。此段安静得只剩下古筝,就好像唐玄宗静静地在聆听自己内心的挣扎,是救还是不救呢……此时安排节奏上的自由,就给了听众无限的想象空间,使人回味无穷。
5.无尽思念的主题再现和尾声
乐曲最后一个段落再现慢板,是唐玄宗对爱人的无尽思念,耳熟的旋律仿佛是贵妃依然在那翩翩起舞。只是这段比第一段的音色更柔更暗,就像那回忆的背影渐行渐远。此时只剩下慢慢拨动的琴弦和历历在目的往事,一切都慢慢安静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突然,低柔的摇指突然又明亮起来,是的,唐玄宗不愿忘记曾经的爱,他在反抗,他不愿相信事实。一段杂乱的点弹又将他带回了现实,是的,她还是死了。最终,全曲在痛苦的觉醒中悲壮收尾。
结 语
筝是仁义和智慧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而陕西筝派凭借它独有的音乐风格成为古筝流派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随着时代的变迁,陕西筝派不能只依靠传承,否则会被社会的快节奏遗弃;但是也不能一味的抛开传承,否则陕西筝派独有的风格与音韵很难延续下去。我们要学会在传承在寻求发展,在发展中延续传承,博采众长,使“秦筝”重获新生。
《云裳诉》可以说是陕西筝曲重生下的产物。本文通过分析《云裳诉》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奏技法等方面,结合乐曲中碗碗腔的音乐风格,总结出音乐处理和情感表达的方法,为更好地把握和演奏陕西筝曲的演奏风格奠定了基础。
我相信,重获新生的“秦筝”会如凤凰涅槃那般灿烂,在民乐的王国中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参考文献:
[1]孙清. 以《云裳诉》和《望秦川》为例解读当代陕西筝曲的艺术感染力.[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音乐学院,2011
[2]凌青.古筝协奏曲《云裳诉》的艺术特色及演奏处理[D] .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3]张晓红.陕西筝曲中的大指按弦 [J]. 秦筝,1990.01
[4]阎俐.中国古筝教程 [M].上海教育出版社.
[5]张珊.当代古筝名作教学与演奏详解 [M].湖南文艺出版社.
[6]赵曼琴.陕西筝乐演奏音律问题探微 [J].秦筝,2010-2.
|